5月26日晚上,大雨滂沱,一堂由嘉兴教育学院副教授徐志平主讲的孔子学堂的公开课《儒学漫谈》正安静地进行,徐老师主要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古诗词,曾在老年大学历时五年主讲孔孟文化。本次课程由嘉兴市山东商会、嘉兴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主办,近四十位来自商会和社会各界的传统文化爱好者现场聆听了徐老师的讲座。课后大家意犹未尽,多位学友表示不枉今天冒大雨前来听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读圣贤书能使人进步,尤其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确实值得每个当代人学习。儒学也称“经学”(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是儒家思想学识体系。儒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派别。儒教:把儒家学说与宗教并称,因其从人性出发、克服人性中的“恶”、“度人”趋善的功能是一致的。唐代时称“儒、道、佛”三教并立。徐老师从什么是”儒学“”儒家“”儒教“开始切入,讲了儒家思想发展的七个阶段:1、孔子、孟子思想为其基础(孔子思想有根源于周公的治国思想及实践、管子的思想及实践);2、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3、东汉后至唐代,佛道兴盛,儒家思想衰弱,至中唐韩愈“古文运动”的重振;4、北宋二程、张载、周敦颐等直至南宋朱熹,完成了“儒学”向“理学”的发展;5、南宋陆九渊至明代王阳明,发展为“心学”;6、清代重归“程朱理学”;7、新儒学。
徐老师重点讲了儒学思想的核心——”仁“。列举了《论语》中孔子针对各弟子问仁时的回答,孟子进一步阐述“仁”的理论依据提出的“性善”之说和“义”,引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已,庶几无愧“的文天祥衣带遗诏和明代于谦以文天祥为榜样所立“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之志为大家作讲解。孔子所指的礼,首先是指一种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规定、原则。即“伦理”(五伦)。“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徐老师分“仁、义、礼”三个方面,清晰地为大家作了脉络梳理。 儒家把制度的礼具体落实到“五伦”之中,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涵盖了人与人之间所有的社会关系,而这五种关系分别以“忠、孝、悌、节、义”来节制。
最后,徐老师讲解了学习儒家文化的意义: 儒家文化成为中国文人的使命职责、立身所在。 儒家思想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许多圣哲格言,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已成为中国人心理、精神、行为的精神资源。任何一个民族,总有其形成的文化土壤,这个文化土壤体现在“伦理共识”及“文化认同”两方面。伦理共识是社会民众中一种隐性而又有约束力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及对待社会、事业、家庭的方式,也是保障社会有序的道德思想支柱。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身份归属的精神信仰和归宿,也成为一种坚定、难以消失的理念、信仰。多位师友在课程结束后和徐老师互动,进一步请教学习经典的意义和方向。徐老师认为不必一昧拘于古代的形式,也不必要花费大量精力时间精读四书五经,还是需要学习那些能代代相传下来的精髓,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嘉兴市山东商会执行会长、嘉兴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主任袁汝伟向徐志平老师颁发学堂志愿者讲师聘书,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嘉兴市山东商会商会副秘长、嘉兴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竹弘禄一起合影。
摄影:郑盛明
本次课程由中国孔子网、嘉兴禾点点网络台直播
亚朵酒店(南湖八佰伴)场地支持、上师大嘉善附校礼品支持